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孟溦教授主讲“科学基金的规模效益”

发布时间: 2018-01-16     浏览次数: 577

 201814日下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主题演讲第02期(总第222期)在文科楼826会议室举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孟溦教授就“科学基金的规模效益”为题发表了演讲,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公共行政系唐莉教授主持该讲座。

孟溦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其研究出发点在于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增长,科学基金无论是项目资助数量还是总体资助金额方面均不断提升。如,占据科学基金资助规模半壁江山的面上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从2006年的26.2万提高到2016年的75.2万元。青年基金的项目资助数量从2006年的2,429项快速跃升到16,112项。面上项目是否要进一步提高项目资助强度以更好的提升基金资助绩效?青年项目是否还要进一步扩大资助规模?这些都促使科学基金管理者开始关注科学基金的规模收益问题。

 孟溦教授选取了分别选取了NSFC数理学部、地球学部和管理学部三个学科最具代表性的面上基金与青年基金作为分析样本,选取2011年为分析节点,试图分析:(12011年面上基金项目资助期限由三年延长为四年,项目总体资助强度提升并伴随NSFC相关限项规定后,项目资助绩效是否提升?2、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强度相对稳定当项目数量快速增长状态下,其项目资助绩效如何?是否存在规模收益拐点?

 孟溦教授首先对当前科学基金资助规模收益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从研究方法上,当前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路径。其一,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其二,是通过定量研究的手段,具体测量资助强度与资助绩效之间的关系。然而,定量研究在研究发现中存在不同观点,包括: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倒U型、临界规模等等诸多观点。数据包络分析(DEA)因其独特优势,在科技评价中,尤其是规模收益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孟溦教授特别指出,经典DEA模型——CCRBCC模型,由于其默认的价值导向与现实情况往往存在差异,简单套用既有模型会导致结论不可靠情况。其次,孟溦教授通过对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主持者的调查问卷与定量研究方法相互验证的方式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随后,孟溦教授介绍的指标体系建构和模型原则,重点介绍了针对科学基金项目两个关键投入——项目资助经费和项目投入人年非等比变化情况,团队采用方向规模DEA模型进行验证。然而,样本实际产出数据显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存在阻塞现象——即达到一定规模的资助强度后,伴随资助强度的增加产出反而出现了减少的现象。因此,孟溦教授团队进一步研究开发了阻塞效应下方向DEA模型并在实证研究中进行检验。

 在研究结论方面,孟溦教授简要总结的了调查问卷的主要发现,如NSFC科学基金评价资助强度在项目申请中具有强引导性,按需申请并未得到有效体现;面上项目大部分评审专家并不非常关注项目申请经费的合理性;在项目申请经费与批复资金之间存在被减少情况下,很多人并不知道经费被削减的原因;更多面上项目负责人还是希望项目资助强度可进一步增加,而绝大多数青年基金项目则倾向于进一步提高项目数量而非项目资助强度。

 在定量研究部分中,孟溦教授详细分析了三个学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的资金强度以及人力时间投入(人年)对规模效益的影响,以及降低其当前较高阻塞率的改进举措。研究发现,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项目呈现不一样的状态。例如,就数理学部A学科2011年获资助的的面上项目而言,需要通过增加人力投入来降低阻塞率,而非增减项目资助强度;同时期青年项目的表现优于面上项目,进一步通过增加资助金额可获得更高的产出。地球B的面上项目表现明显优于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可通过进一步增加项目资金投入来降低阻塞率,而青年项目需要增加人力时间投入来降低较高的阻塞率。管理C的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的阻塞率都较高,当前进一步增加项目资助强度对降低阻塞率并不敏感,而进一步加大项目人力资本投入与提高项目资助绩效而言效果格外显著。孟溦教授随后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与与会人员展开的讨论。

 讲座结束后,唐莉教授为孟溦教授送上了国务学院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所赠送的小礼物。


  

CCPDS 徐杨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