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黄旻华教授主讲“全球化的东亚症状:收入差距、国家能力、建制派的失信”

发布时间: 2018-01-26     浏览次数: 476

 2018115日下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主题演讲第04期(总第224期)在文科楼725会议室举行。来自台湾大学的黄旻华教授以全球化的东亚症状:收入差距、国家能力、建制派的失信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政治学系王正绪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在开场白中,黄旻华教授介绍了自身早年针对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的研究旨趣,而近年来参与到亚洲风向标(Asian Baremetor Survey)这一比较政治的公共产品创制当中。本次演讲主题的论文将发表在韩国的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y。接着黄教授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分别界定了本主题下的三个重要概念:收入差距不均等、国家能力(政府职能上的施政能力)和反建制派力量对既有精英秩序(elite establishment)的反对。随后对具体的研究动机做了介绍。其中一项重要的现象在于,随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加深和对各国的嵌入,早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在话语上由特殊现象转变为一种似乎是可复制的模型。数据显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亚洲处于中间水平收入的经济体。而与此相应,高收入水平的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日本则遇到了经济成长上的一定的困境和挑战。黄教授进一步指出,收入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带来了民众对既有精英的建制安排的不满,这种情况普遍发生在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等地区。从1980年到2014年的最富有前10%民众的平均收入跟其他90%民众的平均收入倍数比数据图表来看,上述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财富不平等程度在近年来持续走高。例外情况体现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大陆(2005年以来保持平稳发展状态)当中。但在总体上看,全球化水平同国家或地区的收入不均现象有着很高的相关关系。其中的缘由可能是来源于全球化带来的中产阶级的空洞化。然而那些属于停滞的阶级分化的传统社会却因这种全球化渗透而得到打破,反而为其带来阶级剥削的缓和。例如在泰国存在的阶级剥削的缓和现象。而美国的白人群体并未受到全球化的益处,因而催生出其反建制力量。

 随后黄教授指出,本研究所要探究的就在于社会收入不均对其政治行为的影响关系。关于这对关系过去一般认为收入不均会导致民众降低政治兴趣,产生政治梳理。而另外一些研究也指出,虽然收入不均会造成人们对主流政治产生挫折,但影响所及,并非让他们远离政治,而是转而支持反体制的政治运动。通过利用ABS中“not trust those who rule”一题的设计,从由此绘成反建制倾向与将其归责应为收入不均之间的显著关联性来看,反建制意识当前已经在亚洲的主要国家成为一种潮流。接着黄教授从下列四个群组的个人层次变量来看在亚洲各国中对于反体制倾向解释的一般效力:(1) 政府表现:对于民主政治施行的不满意度、感知腐败程度;(2) 感知国家能力:政府是否可以解决长期重大国家问题、政府能否适切地响应人民;(3) 社会心理因素:政治的心理涉入程度(政治兴趣)、政府是否应该对收入不均负责;(4) 基本人口变量: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这里黄教授也诚恳地提出自己在分析层次上的困境,例如国家在客观上的能力程度同民众主观对国家能力的认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解释差异。

 在多层回归分析结果展示之前,黄教授指出进行这一分析的目的在于:(1) 控制总体环境变量;(2) 找到情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的平均水平;(3) 测定交叉效果(crossover effect),即个人层次因素的解释力,是否会与总体因素产生交互作用,来解释反体制倾向。这里主要呈现了收入不均总体变量与政治兴趣个人变量的交叉效果和经济成长率总体变量与感知政府失能个人变量的交叉效果这两个图表数据。最终的多元回归分结果表明,高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和低经济成长两项主要导致了政治兴趣和反体制力量的增强。

 根据上述假设、图表数据和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的结论为,尽管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相对繁荣,但政府若长期无法解决人们认为的重大国家问题,则反体制民意倾向将会逐渐升高。目前已经可以看这股反体制的民意声浪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出现,未来预期将会更严峻,尽管其表征并不一致。这最终就会导致民粹主义以及偏狭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甚至是反全球化的保护主义出现,而这样的影响,就连目前看来状况相对良好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受到影响,比如说马来西亚的族群激化,印度尼西亚的极端宗教势力抬头等等。

 主题演讲结束后,在场老师学生就政治科学研究的层次性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民众在认知方面的反体制能力虽然是主观性感知,但仍有从中进行意向性解释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从制度上看,当既有政治体制超过政府缓冲范围(如西方代议制民主缓冲阀体制)后为增强民众进行强制参与的意愿提供了现实契机。

  



  

                            (CCPDS 栗潇远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