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张小玲教授主讲“中国公共外交多种模式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19-11-27     浏览次数: 741

20191113日,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主题演讲第34期(总第303期)在文科楼622会议室举行。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校区人文学院国际传播系张小玲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外交多种模式的发展”的主题演讲。讲座由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务学院郭定平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郭定平教授对张小玲教授的学术背景和相关经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张小玲教授现为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校区人文学院国际传播系文创首席教授,曾获得英国学会、人文社科研究协会、英国文化委员会以及中国社科院软科学基金等组织的研究项目基金,其研究领域涵盖公共外交概念的演变和当今国际软实力竞争。本次讲座以中国的太极外交为切入点,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变化,讨论了“中国特色合作模式”这种公共外交模式对公共外交理论和模式的贡献。

 首先,张教授介绍了公共外交的起源和发展。公共外交的概念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Edmund Gullion提出,在冷战时期,公共外交主要指的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的、以讲故事形式来管理海外民众对本国的理解和认知的外交方式。在这一时期,公共外交与宣传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公共外交进行单方面的信息传播,传播西方价值观并宣传对立阵营的缺点。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是对信息的管理,而不是对关系的建立。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公共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呈现出了显著的缺陷。对此,欧洲学者提出了“新公共外交”的概念,强调“参与”(engagement)和“长期关系的建立”(relationship building),主张应该进行长期性的公共外交。此外,随着公共外交的发展,也出现了由政府作为支持者或发起者,由民间组织作为执行者的混合型(hybrid)公共外交。

 接下来,张教授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了中外学术界对中国公共外交的认知。西方学者认为政府在中国的公共外交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们主张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中国民间组织无法在公共外交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因此中国也没有混合型的公共外交。他们研究的重点是孔子学院或中国的海外文化中心,认为即便民间组织参与到中国的公共外交之中也是由政府所引导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中国公共外交的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state-led)以及政府推动、民间组织配合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pproach)。而中国学者也强调政府在中国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虽然有一些关于政府与民间合作、人文外交等主题的研究,但是仍然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对此,张教授认为既有文献严重忽视了中国在21世纪对公共外交的不断加深的理解,也忽视了中国不断加强的软实力建设。她认为这些忽视是由于这些研究没有把中国软实力的发展置于政府与社会关系变化的大框架之中,更没有考虑非政府社团在中国公共外交里所起的作用。因此,她强调关注于政府与民间社团之间的互动合作能够开拓新的研究空间,这种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软实力的状况,也赋予我们研究不同政治体系里公共外交的极好机会。

 其后,张教授介绍了选取太极外交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以及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张教授提出,之所以研究太极拳团体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太极拳具有全球影响力,例如自1999年每年举行的世界太极和气功日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参与;第二,太极拳团体具有很大的规模,太极拳的六大主要派系和其他派系都有国内和国际的衍生,同时海外各地也都有独立的太极拳协会组织;第三,太极拳被广泛认为代表了中国哲学和生活方式。在201610月至20197月期间,张教授及其团队主要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了此项研究。一者,他们对国内外太极师傅、太极老师、海外太极学生等人士进行了访谈;二者,他们通过邮件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三者,他们开展了参与式观察,通过参加太极拳相关活动的方式与其他学员进行了直接交流。通过这些调研,他们研究了参加太极拳活动的外国人是否会因此改变对中国的看法。

    张教授以中国的太极外交为具体案例,分析了其代表的中国公共外交的新模式。太极外交的大规模进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太极师傅受外国邀请前往海外传播太极而逐渐发展。从民间组织的角度来看,太极外交主要由太极社团开展。太极社团具有家族传统和商业运作两大特征,前者使其将传播太极视为家族荣誉,后者使其因传播太极而获得商业利益。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当地政府将太极活动视为拉动经济的契机,对在当地开展太极活动和太极的海外传播予以大力支持。中国国家也将传播太极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扩大全球影响的机会。太极社团的家族利益和政府的利益出现重合,从而推动了太极外交的迅速发展。政府与太极社团共同推动太极拳的海外传播也构成了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一种独特模式,即合作模式(collaborative model)或者中国特色网络模式(networ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西方理论一般认为政府和民间组织进行合作时会有利益冲突,但张教授指出,从太极社团与政府合作的现状来看,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

    最后,张教授对中国特色合作模式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全球化、商业化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是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发展太极外交的基础,太极拳横跨文化、健康和体育产业,政府和太极团体的共同利益推动了太极外交的发展。政府充分利用太极人才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太极社团抓住政策机遇和政府合作,双方共同讲述中国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太极家族社团主动建立推广太极网络,他们在发展他们自己的商业网络的同时,很好传递了中国价值观、中国文化。他们在不经意间与国家层面的公共外交目的极好地相辅相成,构成了一种自发性的公共外交。张教授最后强调,与西方的混合型公共外交不同的是,中国特色合作模式公共外交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没有刻意设计的公共外交。

讲座结束,与会师生仍意犹未尽,围绕公共外交的概念、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的异同、太极外交是否具有政治性、太极传播的具体类型、太极外交的具体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CCPDS 徐伟钧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