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李凯丽副教授主讲“从调查数据看拉美对中国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24-04-10     浏览次数: 12

2024326日,由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中心举办的年度主题演讲的第4期于文科楼615会议室成功举办。美国安默斯特学院副教授李凯丽(Kerry Ratigan)以“拉美对中国的看法:从调查数据及其他方面的观察”为题发表学术演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曹廷副研究员主持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李凯丽副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基于拉美公共舆论项目(LAPOP)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在阿根廷和秘鲁的实地调查和采访,探讨了过去二十年中国在拉美的经济活动及其对拉美的中国认知的影响。

1.     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与贸易

在过去20年里,中国与拉美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额和外国直接投资(FDI)不断增长。尽管从FDI角度看,美国仍是对拉美最大的投资国,但中国对拉美的投资近年来迅速增加。就投资部门而言,与美国多样化的投资方式相比,中国的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基础设施领域。

中国与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各部门的投资额及其占比

李凯丽副教授发现,在拉美国家中存在着多种对中国的认知。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矿产和能源领域,并认为这些投资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目的。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拉美对中国的认知是积极的,他们羡慕中国的经济和科学发展,但对中国的文化并不感兴趣。

因此,李凯丽副教授试图通过案例和数据,来揭示中国对拉美投资和拉美对中国认知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为未来的合作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2.     对秘鲁的案例研究

中国在秘鲁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包括一系列成功和失败案例。例如,中国铝业在秘鲁开发的特洛莫克铜矿项目在2008年签订协议后,经历了一些小规模抗议,但最终在2013年顺利投产。相比之下,紫金矿业在秘鲁开发的白河铜矿项目在2007年签订协议后,遭遇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引发了诉讼和冲突,最终于2015年被迫放弃该项目。

李凯丽副教授通过比较这些正反案例发现,中国公司在拉美的投资策略对项目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铝业在秘鲁向当地社区提供了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选择了与当地背景相符合的项目,并积极与当地安全部门和政府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举措改善了中国在秘鲁当地社区的形象,使得项目能够免受地方的强烈反对。

然而,李凯丽副教授认为,中国公司在拉美采取的不同投资方式是否会真正影响当地对中国的认知,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具有普遍性的答案,李凯丽教授通过LAPOP调查数据尝试了解拉美公众对中国投资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综合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影响,并提供指导未来投资和合作的方向。

3.     基于LAPOP调查数据的研究

LAPOP,即拉美公共舆论项目(Latin American Public Opinion Project),是覆盖拉美地区最广泛的民众舆论和调查项目之一。李凯丽副教授选择秘鲁和阿根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POP的数据(20122014201720192021)来探究这两国公众对中国的信任水平。中国分别是秘鲁和阿根廷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在秘鲁,中国主要以大规模、高利润的汲取型工业为投资标的,而在阿根廷的投资则更为多样化。

调查结果显示,秘鲁对中国的信任水平较高,但两国对华信任在2019年后都呈现下降趋势。

基于LAPOP数据,秘鲁与阿根廷对中国、美国政府的信任(2012-2021

而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农村地区的投资会显著增加当地人将中国视为模范国家的意愿,而对民主的支持和对本国政体的自豪感也会增强对中国的信任。此外,拉美国家的对华信任与对美国的信任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秘鲁和阿根廷将中国视为未来发展的模范国家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对于统计分析的研究结果,李凯丽副教授认为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高比例的无应答误差,以及疫情对调查结果的潜在影响。这些问题提示我们需要更为谨慎地对待统计数据的结果,并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

在未来的研究中,李凯丽副教授建议继续关注拉美对中国的认知和信任变化,尤其是在全球局势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可能带来影响的背景下。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差异性分析,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群体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

4.     采访和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拉美对中国投资的认知,李凯丽副教授进行了针对阿根廷和秘鲁的相关调查和采访。通过这些采访,她发现在精英层面,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可以成为美国的替代,中国的投资带来了商业机会,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战略目的。阿根廷的一个基金会前高级顾问马塞洛·埃利松多(Marcelo Elizond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拉美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特别是在农产品、矿产、能源和地缘战略方面。他们会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投资。”

然而,拉美的非政府组织认为,与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传统”投资者相比,中国在拉美的投资缺乏透明性,也缺乏解决争议的机制。他们同时担心政企合谋的可能性。与精英层和非政府组织相比,普通群众对中国的认知更为模糊,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众通常将中国视为提供低价产品的来源国,而受过较高教育的群体则逐渐认识到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中国在不干涉内政方面的原则。但他们仍然对中国企业与政府合谋的可能性持有担忧。

除此之外,李凯丽副教授还发现,拉美国家对中国投资的态度因国家而有所差异。例如,阿根廷政府更倾向于接受中国的投资,认为这有助于发展经济和基础设施。与之相比,秘鲁政府对中国的投资持谨慎态度,担心可能导致对当地环境和劳工权益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些调查和采访揭示了拉美对中国投资的复杂态度,其中既有对商业机会的期待,也有对战略意图和潜在风险的担忧。这些认知的差异不仅在精英层和普通民众之间存在,而且在不同拉美国家之间也有所体现。

5.     反思与总结

通过数据、案例以及采访,李凯丽副教授观察到在2021年后,拉美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似乎出现了下降趋势。尽管这一趋势可能是由疫情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但由于数据尚未得到更新,这个问题需要未来的研究来解答。同时,中国采取的投资方式可能会对拉美的对华认知造成轻微的负面影响。

未来,李凯丽副教授主张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并通过综合复杂的视角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拉美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投资和行为,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对于中国的投资,需要更加注重透明度和社会责任,以减少可能导致负面认知的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探讨更多关于拉美对中国投资认知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局面。

 

最后,曹廷老师对李凯丽副教授的讲座进行总结并表示感谢。在接下来的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积极踊跃地与李凯丽副教授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