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袁劲东副教授主讲“当今中印关系:管控纠纷,促进合作”

发布时间: 2017-12-13     浏览次数: 424

20171128日下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度主题演讲第37期(总第214期)在文科楼615会议室举行。来自悉尼大学的袁劲东副教授以“当今中印关系:管控纠纷,促进合作”为题发表演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章节根博士主持该讲座。

讲座伊始,章节根博士向在场师生介绍了袁教授。袁教授现为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其研究重点是亚洲—太平洋安全、中国防务和外交政策、中印关系、全球和区域核军备控制和防止扩散问题。他的学术成果曾刊发于《亚洲事务》、《亚洲政策》等。目前正撰写有关中国—南亚关系的著作。


讲座正式开始。袁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中印关系。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处于“蜜月期”,两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参加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50年代末,由于西藏问题、边界争端和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两国关系迅速恶化。1976-1998年间,两国关系逐渐正常化。1998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导致两国关系倒退。1999-2002年间,两国重建双边关系。2003-2014年间,两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袁劲东副教授以四个“T”为首字母的英文单词总结中印关系问题,如中印领土争端、西藏问题、贸易失衡问题、南亚三角问题、中—印—美与中—印—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五个“C首字母的英文单词提出解决建议,即增进沟通、建立信任措施、关注共同利益、关注共同身份、互利共赢等等。袁劲东副教授补充指出,中印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领土争端和核试验问题,就此问题两国先后签订一系列协定,主要包括:(11993年协议,包括尊重实际控制线、分阶段和部门依次减少兵力、建立沟通渠道、同意协商;21996年协议,包括限制军事演习、设立战机禁飞区、在自然灾害和疾病问题上交换信息;31998年核试验之后签订的协议,包括新德里撤回对“中国威胁论、重建双边关系等。

 其次,袁教授指出,两国当前正处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重点分析了影响中印关系的国际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两方面,一方面自从1989年以来,中美关系处于不稳定之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两国在战略愿景和国家利益上存在分歧,如在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在贸易纠纷和人权问题上也存在冲突。另一方面美印寻找共同的利益,包括美国重新评估印度的地位作用、坚持核不扩散、加强美印安全关系、开展核合作交易与防务合作、印度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印度对外政策的自主性等。随后,袁劲东副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三角问题。

随后,袁教授就中、印在印度洋地区的竞争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南亚一直被印度视其势力范围,印度洋也被看成是“印度的海洋”,印度“向东看”以及“向东行动”战略旨在调整对东盟、日本等国际行为体的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印度也一直担心中国在这些地区影响力的急剧上升,中国“西向”政策被视为对印度的包围和遏制。在印度洋地区,中国在斯里兰卡的投资、中国和缅甸的关系、所谓的“珍珠链”战略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未来,印度将在实现海军现代化等方面作出调整,以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平衡。

    袁劲东副教授指出未来中印关系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以及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三种情况分别是(1)保持开放的区域优先权、实行全球影响力的竞争,领域包括军事、政治、经济、领土问题、三角关系等等;(2)在重大的全球和区域问题上保持合作,加强政治和经济联系,解决所有主要问题;(3)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同时,中印未来的挑战有以下四点:一,领土争端问题,即如何将理论的国际关系变为现实的国际边界;二,需要处理好美国、印度与中国及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联合关系;三,西藏和达赖喇嘛问题;四,如何发展和扩大共同利益:(1)利用世贸组织,金砖五国,人权、环境与裁军等组织,(2)开展双边贸易、经济和科学合作,(3)开展反恐与区域合作。

    最后,袁教授一一回应了在场听众的提问。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CCPDS  汪思余;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