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吴玉山教授主讲“比较政治研究与中国独特性”

发布时间: 2013-04-19     浏览次数: 240

        2013年3月25日上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第20期主题演讲在文科楼615会议室举行,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院兼所长、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吴玉山先生做了题为“比较政治研究与中国独特性”的演讲。演讲由吴教授好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耿曙副教授主持。陈明明教授、陈周旺副院长等旁听了讲座。

        吴玉山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博士期间从事比较共产主义研究。耿曙副教授对吴教授在比较政治领域的贡献大加赞赏,对其学术成果给与了高度评价。
        吴教授此次演讲的内容,缘起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国之独特适不适合比较?当今的比较政治理论,在吴教授看来,是迎合欧洲传统与美国需求的理论体系,其典范就是“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然而,中国却似乎并不具备这一普适性。因此,许多西方比较政治学者都刻意避开中国,认为中国不适合比较。而如果把中国视为独一无二的,那么最终比较政治与中国研究就会成为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吴教授指出,必须明确何为比较研究。只有当一个事物存在“不可共量性”的时候,它才不可能成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我们常说中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体现在中国的制度独特性、中国人思维意识的独特性、中国语言的独特性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在使用“独特”这一形容词的时候,已经将中国与其它对象进行了比较。“独特”并不意味着“不可共量”,而只是一种极端值的表现。所以,中国是可比的。绝不能因为差异否定比较,“比较本身不是差异,差异是比较的结果”。

        明确了中国问题的可比性后,则可进行研究设计。比较政治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初级的是个别案例的分析或国别政治研究,进一步则是将各种现象进行并列或对比分析研究,而最好的比较研究是设计一套概念架构对比较之对象加以质化与量化的研究。在比较对象选取上,可选余地也不少:如印度作为与中国人口规模类似的国家,可以同中国比较经济发展策略;东亚各国文化相近,可以比较“非正式政治”等文化特征。
        吴教授选择了“中国的权力结构会怎样”作为比较研究问题,设计了“竞争化与多元化”等分析概念,并将大陆和台湾作为比较双方进行相似性的比较。

        在提问环节中,陈明明教授表示,理论的内生性问题特别值得注意,向度之间要清晰,不能相互影响,比如“竞争化与自由化”的概念,二者存在交集,会破坏理论的准确性。吴玉山教授对此表示赞同,概念的清晰化问题总是使人十分困扰,不过就此处的概念而言,理论上还是能够把竞争化与自由化区分开的,只是在结合实际问题时,可能无法做到完全贴合。现场有学生认为,中国问题“被西方理论独特化”了,应该建立一整套新的理论体系来替换西方中心的理论体系。吴教授十分同意这样的想法,但他同时强调,首先要在当前理论环境下提升自身的分析水平,锻炼出不输给西方学者的研究能力,才能逐步扭转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最终实现新的体系建构。

(CCPDS 姚远 供稿; 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