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6月1日,由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与发展期刊(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及联合国大学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14年PAD国际会议在复旦大学文科楼615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公共行政发展:趋势与展望”。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5月31日上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敬乂嘉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代表复旦大学致欢迎辞。来自伯明翰大学的Paul D Collins教授代表PAD期刊编辑委员会致辞。联合国大学发展研究所教授、PAD主编Jose A. Puppim de Oliveira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简要介绍。

随后,会议进入发言和讨论环节。首先,纽约大学的Paul Smoke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反思分权:评估其对公共部门改革的挑战”。分权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部门改革热点话题,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都积极尝试了对地方政府的赋权,以重整政府间关系,促进发展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尽管如此,对分权的知识与了解仍旧十分有限,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分权失效”以及“再集权(recentralization)”的趋势。Paul Smoke教授在发言中简要总结了分权改革的预期目标以及既有的改革成果,着重论述了促进和阻碍分权的因素,以及目前分权改革路径在设计和执行中的缺陷与挑战。他认为分权远比想象中复杂,根据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地进行分权改革的设计有助于开展实质有效的公共部门改革。最后,在理论以及实践的双重层面,Paul Smoke教授分享了对未来分权改革走向的展望与想法。

来自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Evan Berman教授带来了以“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主题的汇报。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中对“人”的管理向来受到重视,近些年,学界有关发展中国家人事管理与领导等主题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却少有研究能够把这些统和起来讨论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与挑战。Evan Berman教授分析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最新实践发展和前沿知识,特别关注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四大关键领域:第一,能力增长,主要涉及人员的选拔与培训;第二,反腐败;第三,绩效管理以及鼓励地方创新;第四,领导力发展。

2014年5月31日下午,三位参会学者带来了主题各异的三场汇报。首先,通过回顾近十年来政府绩效评估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洁助理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的陈汉宣教授认为政府绩效评估仍然被学界和政府认为是帮助政府部门提高运作效率、促进政府能力、完善政府问责的重要技术和关键方法。政府绩效评估在近十年的实践中不断发生着变革,出现了众多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创新。政府机构不单单设计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工具,更朝着系统性政府绩效管理方向进行评估考核体系设计。针对不同政策议题和管理内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也产生相应的不同。但政府绩效评估仍然明显偏向于一部分较为容易测量的政策结果。未来的政府绩效评估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跨部门和跨政府的协作管理模式,政府绩效评估需要进一步转型以适应复杂的绩效评估要求,并保证绩效评估的中立性和良好效果。
其后,复旦大学国务学院的刘淑华助理教授对信息技术在公共治理领域实践创新的演进以及公共治理实践和理论演进进行梳理,探究信息技术创新与公共治理变革之间的交互影响。她认为信息技术在创新与实践在不断影响公共治理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的同时,也不断地被公共治理的制度环境和公共价值所影响。技术创新影响了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政府运作模式、公民参与途径、政策框架制定、以及公共管理体制变革等进程。但同时伴随着公共治理领域组织流程再造、治理模式转变、以及价值观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信息技术在公共治理领域中的创新。信息技术已经从最初政府机构个人和组织的办事工具,逐渐融入了政府机构组织运作过程中,成为政府机构有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信息技术创新与公共治理运作不断的相互影响中,公共治理模式不断向前演进。公共治理领域的信息技术创新仍然面临着财政资金、专业人员、组织机构整合、激励政策和隐私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牛津大学的Nilima Gulrajani研究员对对外援助和捐赠治理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她首先展示了影响当前对外援助机构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当前对外援助和捐赠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众多对外援助机构纷纷进行援助治理结构转型来应对这些挑战。她依据这些机构的转型和变革实践提出了四种转变模型,并分别指出了这四个模型存在的优势和缺陷。最后,她对南半球国家的对外援助计划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2014年6月1日上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Ian Thynne教授通过Skype进行了题为“政府治理的现在与未来:构建公共行动的三种途径”的发言。Ian Thynne教授认为公共行动对于世界各国以及政治体系而言具有重大影响,在当下与未来,公共行动的构建必须践行政策制定者的理念。Ian Thynne教授提出了三个层面的途径来构建公共行动,即国家主义、国家-市场二元主义,以及国家-市场-公民社会协作,并对这三种途径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随后,中山大学的马骏教授进行了关于“财政分权的PFM(公共财政管理)风险评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案例”的发言。马骏教授指出,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大多是由于设计不合理财政分权体制造成的,这种体制的不健全会对国家财政规范性和财政支出的有效性造成威胁。马骏教授以中国地方政府为例,介绍了我国财政体制的现存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以及地方债务的结构性问题,并从PFM风险评估出发对对我国政府预算及财政管理体系进行更好了评价和建议。
来自于伯明翰大学的Paul D Collins教授进行了题为“处于发展前沿的PAD:一个适应与创新的成功案例”的发言。Paul D Collins教授对“前沿”、“成功”、“适应性”、“创造性”等概念作出了定义,对PAD的起源进行了追溯和回顾,并就PAD是如何保持自身处于前沿地位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Paul D Collins教授指出,PAD通过研讨会和专刊聚焦于热点问题,保持了较高的影响力,并利用这种方式为学者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会议期间,普度大学Bert Rockman教授、上海纽约大学Scott Fritzen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James Nowlan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唐莉副教授和李会平副教授、荷兰Delft大学Martin De Jong副教授、台湾警察大学朱金池副教授、王俊元助理教授、郭铭峰博士,以及复旦大学国务学院的研究生同学,和发言人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会议总结环节,PAD期刊的编辑和敬乂嘉教授对本次与会者的文章和主题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就专刊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对下一步的文章修改提出了计划和展望。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