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小型圆桌会议(East Asia Regional Order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perspectives)暨2014年度主题演讲第20期(总91期)。华沙大学欧洲中心的Bogdan Goralczyk教授和首尔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的Jae Ho Chung教授应邀做了报告,国务学院陈志敏院长主持讲座,国际问题研究院刘永涛教授和国务学院潘忠岐教授分别担任评论嘉宾。

首先,Bogdan Goralczyk教授做了题为“新欧洲领导权:相对于东亚的新困境和新政策?”(East Asia Regional Order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Perspectives)的报告。讲座伊始,Goralczyk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该如何定义欧盟?”。关于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三种观点。第一,欧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欧盟这一组织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第二,欧盟是一个一体化的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有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作为政府间组织推动政府间合作的实现,另一种则是作为超国家组织成为国家之上的组织;第三,欧盟是国际社会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同于任何传统的国际组织。在介绍了关于欧盟的不同定义之后,教授具体讨论了欧盟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首先,欧盟内部存在问题,如2005年欧盟宪法在法国和爱尔兰的全民公投中遭到否决,欧盟宪法成为困扰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首要问题。其次,第二个挑战与欧盟主要国家相关,欧盟并没有成为一个成熟的联邦体,仍然需要主要国家的引领,即德国与法国,但法国在一体化过程处于被动,带来了国内民族主义的抬头,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接下来,欧盟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经济危机,这种危机是双重的,既包括货币问题,也与“欧猪五国”(PIIGS)的经济危机有关。最后,第四个挑战来自东乌克兰危机,Goralczyk教授认为东乌克兰危机只是该地区问题的开端,需要美、俄、乌以及欧盟各方的共同协商解决。而在关于东亚和中国的问题上,Goralczyk教授认为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并非欧盟的威胁,欧盟选择与东亚国家积极展开合作,中欧合作框架也将不断完善。

接着,Jae Ho Chung教授围绕“中国的崛起与亚洲地区秩序:我们是否问了对的问题?”(The Rise of China and Asian Regional Order: Are We Asking the RightQuestions?)作了报告。首先,Chung教授提出了与当今中国相关的四个问题。第一,中国崛起的速度之快超出世人的想象,甚至超出中国自己的预期,中国何时能够真正超越美国?第二,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都表现良好,但中国在经济上的危机在之后很有可能发生,并已出现一些迹象,接下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还能持续多久?第三,中国国内政治体制正面临转型,虽然中国目前出于对稳定的需求尚未经历全面政治改革,但在20年后,当对“稳定”有着不同认识的80后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和国家决策者时,中国是否会在政治领域面临更多问题?第四,2008年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并提出了“主动进取”和“主场外交”等概念,中国在今后会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在从国家层面思考了中国的崛起之后,Chung教授又从地区和国际层面提出了与中国崛起相关的四个问题。第一,世界政治重心是否真的从西向东,从美国向亚洲偏移?第二,如果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所谈论的亚洲具体将是怎样的?是以中国为中心,或者以中印、中日、中韩、中国-东盟为中心?第三,如果亚洲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话,那么未来的中国将会是怎样?是否会在政治上更为民主,经济上更为自由,外交上更为主动?第四,当中国与美国实力相当甚至超越美国时,如今的国际秩序能否保持稳定?
最后,在场师生围绕报告主题与两位教授展开了相关讨论。
(CCPDS 黄贝 供稿;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