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主题演讲第26期(总第97期)在复旦大学文科楼615室举行。康斯坦茨大学政治学教授尼尔斯•魏德曼(Nils Weidmann)教授以“Communication Networksand the Transnational Spread of Ethnic Conflict ”(中译:“通信网络和种族冲突的跨国传播”)为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此次演讲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唐世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唐世平教授简单介绍了魏德曼教授及学术背景。魏德曼教授于2009年在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取得政治科学博士学位。唐教授介绍,德国(包括瑞士)的学术界多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隔严重的传统中别树一格,其中魏德曼教授便擅于利用自然科学的技巧来研究种族冲突的蔓延。唐世平教授认为,虽然现今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来越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及方法,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仍有本质区别。
魏德曼教授提到,这次演讲是关于他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分享会。战后,学界对于战争的研究焦点,从国际战争转移到了内战冲突。魏德曼教授认为,过往学界对内战冲突多停留在国家层面的分析,忽略了国家内部地区和各方面的差异。目前,研究路径开始逐步往细微的层面发展,如观察分析区域、地区、乡镇,以至个人群体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魏德曼教授的研究跳出了国内的框架,他着重审视跨国因素对一个国家的国内冲突的影响,也就是内战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另一个国家的“蔓延机制” (diffuse mechanism)。有别于学界传统着重地理距离;人口、武器等物质流动(material flow)的“蔓延”,魏德曼教授将研究焦点放在“信息流动”(Information flow)。
魏德曼教授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过程。他对1996年至2007年发生国内种族冲突的国家的国际长途电话记录作了全球性的资料搜集,挑选10个与内乱国家之间发生长途电话通信最多的国家进行测试,审视内乱国家是否介由通信影响了其他国家,使得受影响的国家也发生国内的种族冲突。同时,他将地理距离作为另一个测试变量,测试的对象限定于战乱国950公里内的国家,作为对照。为控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信息流动的作用,魏德曼教授创造了“Spatial Lag”(中译:“时间延迟”)的概念,并应用于测试。他观察战乱国家前一年发生的种族冲突,是否有为地理上和通信上的“邻国”在这一年带来影响。
魏德曼教授表示,测试结果发现通信的紧密度与地理的相近度,都对一国的内部种族冲突蔓延至另一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如果将两种变量结合测试,则正面关联性(影响度)更大。魏德曼教授在研究中又考虑到了国家人口、非国家人口数量、国家发展程度与民主化程度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数据测试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控制变量都与种族冲突的关联性甚小。魏德曼教授又尽量限制无法观察的控制变量的影响,以确保数据测试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种族冲突在地理性蔓延和信息性蔓延上是并行存在的,魏德曼教授认为,此研究对种族冲突从下往上的动员能力有一定的启示,也就是战乱国与其邻国的交往增多,则邻国民众越有机会效法战乱国,发动国内性的种族冲突。另一方面,魏德曼教授坦承,其研究的弱点在于无法得知国家间长途电话通信的内容,故无法验证通信内容是否与种族冲突的酝酿和爆发有关。其次,由于测试的资料是国家间的长途电话通信记录,故魏德曼教授承认其研究仍然停留在国家层面,实际并没有跳进更微观的层次。
演讲之后,唐世平教授作了点评。他认为,魏德曼教授的研究忽略了现实中,常爆发国内种族冲突的国家通常通信技术都较为落后,故忧虑魏德曼教授研究的说服力。魏德曼教授感谢唐教授的意见,认为这对他论文刊发前的修改具有宝贵意义。
(CCPDS 洪明超 供稿;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