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安德鲁•沃特教授主讲“站在重要节点上的国际经济治理”

发布时间: 2015-04-15     浏览次数: 137

201547日,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度主题演讲第04期(总第108期)在复旦大学文科楼725室举行。墨尔本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安德鲁•沃特Andrew Walter)教授以“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at a Critical Juncture(中译:“站在重要节点上的国际经济治理)为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此次演讲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宋国友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沃特教授提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的全球经济秩序受到了巨大冲击,当前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金融上的,更需要对全球的经济秩序再订规则(reregulation),更需要面对国际秩序中的新情况——新型大国的出现。

沃特教授指出,当前有很多人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西方(美国)霸权的最后一个阶段,甚至有人认为这一霸权将在十几年内终结。沃特教授虽然对此种论断采取谨慎的态度,但是其认为现在的“单极”(unipolarity)正在经历一个很深的转型,其面对的是“余下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rest)。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体系中,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把持住了国际制度的话语权,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制度安排在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就已经面临了合法性的危机,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从根本上面削弱了这种制度安排的合法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国集团及其他的国际组织兴起使得新兴国家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而相应地,美国及其盟友的能力减退以至于其不能再否决其他制度安排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大国对于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共识,但是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威权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在西方之外有了新的模式,让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西方民主式的政治制度的结合不再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唯一选项,而在西方国家内部,德国发展模式,斯堪的纳维亚发展模式等众多模式也挑战者英美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

与这一现实情况相伴随的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解释力的缺乏。权力转移理论认为新兴国家和原有霸权国家终有一战的论调过于悲观,新自由制度主义安于现状,认为新兴大国在现有国际体系内有足够的好处,这一论点又难以服人,建构主义观点缺乏制度性的安排,而历史社会学缺少对于现有世界中关于全球治理的观察。沃特教授认为应当从非常悲观的权力转移理论和非常乐观的新自由制度主义中找到平衡点——动态多平衡理论(multiple equilibrium dynamics)。

沃特教授认为如果找到这个平衡点应当是避免美国的霸权的,是能够回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众多问题的(例如恐怖主义,环境问题)。同时这一平衡点是对于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一次修正,而非建立第二套技术性的国际制度。而当前中美的合作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要达到这一平衡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中国要从现有的国际经济制度中进行学习。例如中国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中去,提供软法性质的建议,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二、美国也应当从一些竞争性的国际制度中学习。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就是给美国上的一堂很好的课,美国应该从其盟友的人心向背中学习如何改进自己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

三、对于广大中小国家来说应该发挥其重要性,一起来重新构筑国际经济新秩序,可以在智力上和人员上支持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最后,沃特教授总结道,如果要对现有秩序进行改革,中小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盟友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当像在决定是否加入亚投行时一样,不能对美国马首是瞻,要保持自己政策的独立性。

讲座的最后,朱杰进副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其提出中国的国际金融组织依赖的是市场动力,而非政治上的,我们在建设新制度的时候应当排除政治因素,每个发展中国家有其权力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这次亚投行的建设中引入西方国家,就是要推广这一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新标准”。

  

  

  

  

CCPDS 周思勰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