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6日,Springer出版社一行来访,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出版社与亚洲范围内的许多研究机构都建立了广泛合作,与复旦大学也有密切的出版事务往来。Springer出版社Harmen van Paradijs先生和李琰女士分别做了题为“Trends and Topics in Book Publishing”和“Your Guide to Publishing Success”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郭定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Harmen先生概览了出版业整体及其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亚洲和中国的发展。他指出,学术研究及其成果是影响出版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出版业的关键即在于研发投入(Research & Development Spending),而近年来的R&D Spending在亚洲的增长十分显著,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当今中国的研究成果和文献数量快速上升,有赶超美国的趋势(复旦大学的文献产量在所有中国研究机构之中排名第六)。紧随这一趋势,在Springer一直努力与中国研究及其成果保持紧密联系并提供合作,其出版物中来自中国作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总量大幅上升的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文献数量比例并不均衡,其中社会科学所占比例较低。
随后,Harmen先生分析了出版这一行业本身。他认为,出版这一过程在学术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术研究直至成果得到出版后才能算真正“完成”。而出版业自身随着时代进步也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变化,从单一的文本打印演变为现在以数据为基础的多样化出版模式,且电子出版物也在相当比例上取代了原有的印刷文本,这为阅读和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另外,Harmen先生强调,如今的研究者往往以图书馆、搜索引擎等信息搜索渠道,尤其是便于检索和获得的电子资源作为起点开始其研究,因此电子书籍在不同地域、学科和机构的下载和使用情况也为Springer的出版事业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方向。
接着,他分析了研究者对于出版社的选择标准,以及选择Springer出版社的原因。Springer出版社重视电子书籍的发展,并且力图在知识产权得到合理保护与规范的基础上,在将阅读者所受的种种限制最小化的同时,使出版物的使用和分布最大化。
继Harmen 先生的演讲之后,李琰女士更为详细地介绍了Springer出版社的发展历程,书和期刊的出版情况以及出版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Springer的发展情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Springer出版社拥有长期历史与广泛业务领域,更在与MSE强强合并后,在数量上成为全球第一大的科技出版机构,覆盖各类自然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该社的整体出版物谱系中,李琰女士特别介绍了Briefs这一由Springer特别推出的出版系列,它是一种快速出版的关于学科前沿的新话题、新成果的体量较小的产品,其特点是出版流程快、作者负担轻、读者也更易于接受。谈到在中国地区的人文学科领域的出版情况,李女士介绍,Springer出版社的起步虽然略晚,但发展十分迅猛,过去几年中所达成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与复旦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期刊(英文版)的合作。
二、出版模式及途径。在Springer出版社,书籍或期刊的出版主要分为读者订阅型(订阅者可读,向读者收费)的出版模式和开放获取期刊(开放阅读权限,向作者收费)的出版模式;出版途径则包括丛书系列(主要由丛书主编负责编辑流程)和独立书籍或期刊(由出版社编辑负责编辑流程)两种途径。具体而言,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①作者提交写作方案(proposal);②出版社对方案进行评估并组织同行评议(peer review);③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④作者进行书稿写作和修改;⑤最后成稿提交及评审。有关其他出版方面所需信息,研究者可以登录网站“Springer author academy”,了解各种可能的出版方式、出版社可以提供的帮助、关于出版常识的在线课程,以及书稿模板等与出版相关的内容。
(CCPDS 彭依笛 供稿; 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