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主题演讲第14期(总期第118期)在文科楼630举行。荷兰鹿特丹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教授Erik-hans Klijn应中心之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网络及网络管理概观”(An overview of networks and network management)的讲座,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敬乂嘉教授主持了讲座,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黄崑副教授做讨论人。
敬乂嘉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Erik-hans Klijn教授的学术经历,他目前正担任国际公共管理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for Public Management)的主席。
迄今为止,网络管理的概念自从1990年出现以来,有关于其的研究已经走过约25个年头,网络管理本身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科学”。网络管理的概念对于传统的政治学研究而言是一次突破,改善了在原来关于复杂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的研究中不重视管理效果的弊病。Klijn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从概论的宏观角度,为我们讲解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的发展历程、已有成就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首先,需要理清何为“网络管理”。Klijn教授认为,网路管理包含了一系列为了协调、指导网络中各种互动的尝试与行动,包括在网络中的管理行为(management in network)和对网络的管理行为(management of network)。网络管理行为本身是一种战略。
Klijn教授区分了目前研究中经常出现的几种“网络”——政策网络、服务提供网络与治理网络——并在学科来源、历史、关注焦点与研究问题等几个维度上对三者进行了区分,并着重讲解了在三种网络研究中,“网络管理”这一特殊主题得到的关注度不同:在政策网络中(主要源于政治学),对此关注较少;在服务提供网络中(主要源于组织理论),对网络管理的研究聚焦在网络结构同绩效之间的关系上;在治理网络中(主要源于公共行政),关注较多的是网络管理的概念。实证上讲,网络研究也有所发展,比如,2000年至2010年间,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这些实证研究都证实了网络管理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其对网络绩效的影响,同时,它对其他因素,如参与者、信任等,也都产生影响。但是,在网络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Klijn教授也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关于网络管理战略研究相对较少;对网路绩效的测量也绝非易事,目前的测量要么是可见的成果,要么是测量组织的绩效。在未来,Klijn教授指出,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网络管理在部门之间的区别;二是网络管理在国家之间的区别。
接下来,Klijn教授讲解了自己所做过的实证研究,在荷兰、西班牙和台湾之间进行了调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管理战略进行比较研究。Klijn教授定位了四种战略:
安排:暂时性的组织安排
连接:激活行动者、对接其策略
探索:多元化解决办法、信息收集
过程:制定关于互动的暂时性规则
Klijn教授发展并在这一研究中运用了11个测量网络管理战略的指标,最后通过比较发现在三个研究对象中,荷兰运用网络管理策略较多。研究同时关注了三者在管理战略上的异同。在讲座的最后,Klijn教授提出了最近研究发现的最新网络管理策略——“品牌战略”(branding),并对此做了简要阐述。
在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黄崑副教授基于Klijn教授的讲座做出评论,并提出若干问题,在场师生也加入了热烈、细致的讨论。
(CCPDS 李丹瑶供稿;国务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