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肯特•柯德尔(Kent Calder)教授主讲“欧亚大陆主义新动向”

发布时间: 2015-09-07     浏览次数: 225

20156月30日上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度主题演讲第24期(总第121 期)在文科楼725举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ent Calder教授做了题为“欧亚大陆主义新动向”(New Trends in Eurasian Continentalism)的主题演讲,国务学院郭定平教授主持了讲座,张建新教授、郑宇教授等师生参加了讲座和讨论。

首先,Kent Calder教授指出,分析国际关系的视角和框架正在发生变化。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中国的战略是跨越大陆的战略。过去的视角是聚焦个别国家,或者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等,这些视角过于狭窄,而全球化的视角又过于宽泛,都无法准确解释中国的发展和战略动向。Kent Calder教授提出,欧亚大陆主义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

Kent Calder教授认为,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东产油国在欧亚大陆上紧密相邻,在能源上的供需关系以及在地缘政治上的联系注定了欧亚大陆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巨大影响。中国与俄罗斯是邻国,而从波斯湾运往中国的油气资源有三分之二的路程其实是在中国国内。中国在高铁、电网以及西部开发战略上的投入,都是为了巩固这一特殊的欧亚大陆地缘联系。

接着,Kent Calder教授回答了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似乎突然将这些欧亚大陆国家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很多人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和快速发展是一大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苏联的解体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提供了条件。而伊朗的革命也为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创造了可能。除了前面提到的能源合作,铁路也将中国和欧洲联系到一起,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距离也不再遥远。Kent Calder教授还提到在中国和欧盟国家之间只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相隔。这三个国家对于中国欧亚战略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领导人对他们频繁进行访问,构筑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来看,90年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近年来许多东欧国家也纷纷加入了北约阵营,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俄罗斯进一步推行其东向战略,与中国签订能源大单。中国则在欧亚大陆上推行其高铁战略,中俄已经就高铁合作达成意向。Kent Calder教授还指出欧亚大陆主义将对地区和全球关系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铁路和能源管线将进一步深化欧亚大陆的联系。另一方面,欧债危机的持续将使得中国的资本显得更为重要,促进了中欧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些合作都将成为国际体系演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最后,Kent Calder教授总结认为欧亚大陆主义的概念正在兴起。这是一个一度被忽视的概念和框架,但在过去数十年,包括苏联的解体、伊朗的革命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正在促进欧亚大陆主义重新成为影响国际体系的重要力量。其中,能源相互依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还有中国的高铁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欧债危机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亚大陆国家的相互依赖将不断深化。







CCPDS 江天骄供稿;国务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