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Scott G. Nelson副教授主讲“作为苦涩嘲讽的政治经济学:大萧条后美国的怨恨政治”

发布时间: 2018-10-22     浏览次数: 386

20181010日,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主题演讲第31期(总第251期)在文科楼622会议室举行。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兼研究生培养主任Scott G. Nelson教授发表了Political Economy as Bitter Mockery: Resentment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Great Recession作为苦涩嘲讽的政治经济学:大萧条后美国的怨恨政治)的主题演讲。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吴澄秋副教授主持讲座,国务学院曾庆捷老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连波老师等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吴澄秋教授介绍了Nelson教授的学术背景。Nelson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理论,特别对后现代理论、后结构主义等批判理论有很深的研究,出版了专著《主权与自由主义想象的局限》(Sovereignty and the limits of the liberal imagination)和编著《现代理论、现代权力与世界政治研究:批判性探索》(Modern Theory, Modern Power, World Politics: Critical Investigations)

本次讲座,Nelson教授从历史的视角,通过对二十世纪凯恩斯(J. M. Keynes)、波兰尼(Karl Polanyi)和卡尔(E. H. Carr)的思想和理论回顾,批判与反思国际政治经济学,试图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变革中寻求启示,进一步理解和思考全球化进程与我们当下面临的种种挑战。讲座围绕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社会变革和社会信任等领域和概念部分展开。

首先,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入手,Nelson教授指出主流政治经济学在应对当今世界变化时的无力以及其存在的诸多争议,并进一步提出疑问,选举权威主义、民粹主义、特朗普主义存在与发生的合理性与动因何在?在对美国与全球化的反思中,Nelson教授引用哈佛大学Dani Rodrik教授的著作《全球化悖论: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 Democra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认为民主与全球化,包括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之间并不是完全兼容的。全球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紧张和人类间的不平等,并使人们的行为随之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政治。

其次,通过对波兰尼、凯恩斯、卡尔思想的回顾和思考,Nelson教授对自由主义相关概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借鉴波兰尼在《大转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中的观点,Nelson教授认为,自我调节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乌托邦式的想象,自由放任并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其自身即构成一种目的。所谓自由主义形而上学,包括了一系列构成政治活动的内在情感与人们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望。而文化与社会的剧变则与这种自由主义形而上学息息相关。基于凯恩斯的思想,Nelson教授指出,自由主义形而上学的强大力量更多地在于被感知。在民主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很多概念被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一种所谓的信仰,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思想观点。与自由放任类似,很多原则不是知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因此也是远离真实的。

最后,Nelson教授呼吁,我们应当进一步去思考我们是谁什么是本质在一个日益不平等的时代,政治责任究竟为何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特朗普主义并不是2016年之后才出现的,这种情绪已存在多时。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不容忽视,公众的不满情绪与社会信任之间相互作用,而社会信任的衰退往往是导致政治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吴澄秋教授评价,不同于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Nelson教授的讲座非常独特,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域,让我们抛却政治娱乐嘲讽中的肤浅与单薄,引导我们思考的更加哲学性的和深刻的形而上学。在阅读政治经济学家经典作品并挖掘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去把握当今的政治情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灵感源泉。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历史思想如何适应当下现实政治极化背后的社会根源特朗普主义全球化时代的身份认知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CCPDS  丛琬晶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