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Scott G. Nelson副教授主讲 “数字经济:文化与政治的转变”

发布时间: 2018-10-22     浏览次数: 333

20181012日,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主题演讲第32期(总第252期)在文科楼622会议室举行。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兼研究生培养主任Scott G. Nelson教授发表了The Digital Economy: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数字经济:文化与政治的转变)主题演讲。讲座由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吴澄秋副教授主持,国际问题研究院贺平副教授、国务学院陈玉聃副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连波老师等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Nelson教授通过对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规训权力的分析,探讨由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对传统权力观念以及对当下政治经济的挑战。不同于传统的分析框架,Nelson教授的研究概述了一种作为操演性权力(performative-as-power)的方法,是一种更专注于权力影响路径和操演性分析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认识论。

    首先,Nelson教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数字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从边缘区域逐渐进入学者们所聚焦的舞台中央。当下,数字经济与民主的未来、公民身份、就业、环境可持续性、以及资本集中对市场交换的影响等息息相关。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民主、自由、资本主义、主体性、权力等诸多概念,不断塑造我们生活的生态系统,对传统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古典权力模型与福柯后现代权力模型的对比,Nelson教授指出我们比较熟悉的古典权力模型已经难以适应后现代社会的变化,而福柯的规训权力观念可以为我们理解现代政治经济提供更多的启发。以通过处于中心位置的观察塔全方位监视犯人的监狱设计为例,在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Panopticism)概念中,一个人即有能力同时监视所有人,每一个个体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被监视,故只能假设自身无时无刻处于被监视之中。每个人都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自我规训意识,牢房变得不再必要,因为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人们已经在自身建筑起围墙。权力并不一定来自于顶端,权力来源也并不一定需要可见性,权力往往存在于低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规训权力的全景敞视模型在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运用比比皆是,这体现了权力来源的一种转移趋势,而这一变化正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悄然发生。

接下来,Nelson教授从径路学视角,分析行为中的表演性。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在世界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在表演,并拥有自己的观众。数字经济是一个电子操演性(e-performativity)的经济,每个人都在这其中行动,并寻求回应。因此,数字经济也在这一层面上规范和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的规训权力。在这一过程中,人具有作为人和作为机器的两个部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重新理解自身?

最后,Nelson教授总结,在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研究中,径路学的广泛应用卓有成效。在21世纪,连接个人与政治的操演性走廊正在日益数字化。这一新路径将物质与技术、虚拟相联系,重新配置权力关系,改变利益积累的方式,重新组织公司活动,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正在重建人们的观念意识。数字时代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数字经济对传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认识论,以及对我们时代权力观念、政治和经济治理的可能性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这些挑战中产生了一些基本和不可避免的问题,IPE如何将技术变革的框架引入其分析和讨论领域?IPE应如何研究技术进步对治理机构、国家主权和管理跨国流动的影响?在一个通常被描述为后人类的文化条件下,人类的未来是什么?何为理性,我们应该遵循的是什么?Nelson教授呼吁我们更进一步去思考数字化经济带来的相关问题。

吴澄秋教授评价,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主权、主体的重新定义和随之而来的权力流散。Nelson教授挑战我们对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个人隐私的保护、数字经济可能形成的霸权、数字经济对2016美国大选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CCPDS  丛琬晶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