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李廉水教授主讲“中国制造奇迹与前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 2018-11-16     浏览次数: 399

 20181022日,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主题演讲第37期(总第257期)在文科楼826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廉水教授发表了“中国制造奇迹与前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李教授长期从事制造业发展、科技政策和创新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等中英文学术著作30余部。其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规则》,并被《“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采纳。讲座由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李寅青年副研究员主持,国务学院唐莉教授等也参加了讲座。

 李教授不仅从学理角度解释了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在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的创新发展之路,还特别分享了自己参与制订国家中长期规划的亲身经历。讲座围绕中国制造奇迹与困境、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中国制造的发展前景三部分展开。

     首先,李教授指出,中国既有包括无人机、超级计算机、汽车、水电等在内的中国制造九大奇迹,同时也存在钢铁业、煤炭、水泥、船舶等九大制造业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通过与日本、美国、德国制造业的比较,李教授认为,中国经历了“过度工业化、过度重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长此以往,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将难以维系。因此,在中长期规划中,必须放弃低端制造,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变到依靠核心技术竞争。进入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彻底转变发展方式。一定要下决心换一条路走,否则将无路可走。

 接下来,李教授与大家交流了自己2013年在科技部做国家规划的经历,为我们介绍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十六字方针的由来和内涵。引用约瑟夫·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和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进一步说明创新型经济的特点和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通过对其他国家科技发展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研究与开发(R&D)增速要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因此,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必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最后,针对中国制造的发展前景,李教授结合中美贸易战,“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引用商务部发言人高峰6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李教授认为,“我们将按照既定的节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对此充满自信。”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科技创新与人才的关系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担任校长时的一些经验。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CCPDS 丛琬晶 供稿; 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