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由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年度主题演讲第7期于文科楼615会议室成功举行。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王桢教授以“中国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制度化发展与评价”为题发表学术演讲。讲座由复旦大学国务学院郭定平教授主持,吸引校内外众多师生参加。
一、引入
王桢教授提出,当前西方的主流媒体和学术研究都强调中国政治的去制度化趋势。例如,西方某主流媒体报道说,2024年3月份中国“两会”结束时取消了总理的新闻发布会,这结束了中国长达30年的传统。据此是否可以认为中国政治正越发具有非制度化的倾向?王教授的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中国使用绩效评估来实施政策的发展历程显示出了持续和增加的制度化趋势。关于绩效评估系统的概念,王教授指出其也可称为“干部责任制”或者“目标责任制”,其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将良好表现与奖励、不良表现与惩罚联系起来,激励官员和组织实现党的政策目标。这种激励可能包括:政治激励,如职业晋升前景;经济激励,如奖金等货币补偿;心理激励,如在官员交往中的自尊、面子等。王教授的研究基于其多年的实地工作,包括对湖北、安徽、河北和浙江县乡的访谈工作及其相应的绩效评估文件,借此深入论述中国多年绩效评估制度化的趋势。其研究补充了现有关于政策执行和政党治理的文献缺口,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官僚政治的复杂运作,并且挑战了西方主流学界关于中国政府机构和政权韧性的流行论述。
二、研究展开
王教授强调绩效评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理工具箱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化表现在四个主要维度:其一是评估的格式上,绩效评估的考核模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二是评估的范围上,绩效评估在广泛的地理与行政层级上被采纳运用;其三是评估涉及的政策问题上,基本实现了政策问题的全面覆盖;最后是评估对象上,具有的扩展性和全面性。在此基础上,王教授进一步展开了深入论述。
在评估的格式上,王教授提出目前的评估是一种形式基本一致的综合制度,是三种评估的不同程度的组合:对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党组织的评估、对其下一级行政管辖区的评估以及基于组织绩效的公式对其领导干部的评估。
在评估的范围上,绩效评估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采用。目前乡镇和村的绩效评估主要由县一级主导,县级的绩效评估由市一级主导,市级的绩效评估由省一级主导。但现有学界对省级政府的绩效评估研究仍有缺乏。
在评估涉及的政策问题上,当前几乎所有的政策均采用了绩效评估,包括政策执行、农村工业发展、中央与地方关系、县级发展成果的差异、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推动地方技术升级、法治发展、环境保护执法、政策创新和反腐败等。
在评估的对象上,王教授结合自身的实地考察经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王教授首先回顾了现有研究关于官员人事管理的研究,指出传统的双重人事管理系统中领导干部等政治精英群体主要由上级组织部门进行管理,而普通公务员等非精英群体主要由同级人事部门进行管理。此种人事管理模式带来两种不同的激励模式,即政治精英受职业晋升激励,基层官僚受薪酬激励。更进一步,此种人事管理模式导致过去仅仅对领导干部这种政治精英进行考核。但王教授依据过往的中国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的人员比例,指出在整体的官员队伍中,领导干部约占1.2%,仅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无疑是不全面的,并且容易导致普通干部的官僚惰性。出于对官僚惰性的担忧,目前中国的绩效评估已经延展到针对所有级别和类型的公务员和国家雇员进行考核,包括对党校、国有企业等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考核,从选择性考核发展为无人不考。但当前评估的范围虽然基本扩大到所有的政府官员,但重点依然放在对两位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上——党委书记和政府首长。更进一步,王教授指出,当前的绩效评估甚至包括普通公民,她援引一个村庄的评估文件作进一步阐释,其主要用于评估村民的诚信和可靠性。评估文件中包括“个人品德指数”(30分):例如,包括遵守法律、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孝顺父母、不无故虐待儿童或家庭成员;“配合发展指数”(30分):例如,配合村庄公共事业和政策实施,家庭卫生和美化、垃圾回收、畜禽养殖、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维护平安指数”(40分):例如,远离“黄赌毒”,不参与邪教组织和庞氏骗局,不危害森林防火安全、盗窃电力或违反党纪。
此外王教授也强调过往中国的绩效评估处于干部和组织的分散评估状态,如今已经过渡到对二者的综合考核状态:从单一的考核体系到综合的考核体系,从考核干部到考核干部和机构。最后王教授呼应主题,再次强调了本次演讲的核心观点,即绩效评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理工具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绩效考核系统的发展历程展示出稳固和日益制度化的特点:包括高度一致的考核模式,考核在全国各地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广泛采用,考核作为几乎所有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激励机制,以及考核的对象越来越广泛,从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发展到对普通公务员的考核。这些对绩效考核系统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对中国错综复杂的官僚政治和政府治理多样化的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揭示了西方主流研究观点的片面性。
三、交流与讨论
最后,郭定平教授对王桢教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感谢王教授的精彩演讲并再次欢迎王教授的到来。在接下来的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积极踊跃地与王桢老师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少与会同学对于目前的绩效考核的广泛性表示了关注,提出当前农村、社区等基层考核无处不在,此种全面的考核究竟是激励还是压力,就是否存在过渡考核的问题,以及不少基层考核往往过于琐碎而又缺乏考核标准的科学性,流于形式,这种考核是否可以被视为考核制度化趋势的一个体现,又或者是否可以被称为“过制度化”等问题向王老师请教了看法。对此,王老师结合自身的考察实践,指出对考核来说,激励效果和压力效果往往同时存在,正因压力而产生激励。但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考核过度化的现象,导致了基层干部的疲态,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探索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平衡点。此外王教授也就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绩效评估对预防腐败的作用、绩效评估的反向惩罚机制等问题与同学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