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赵全胜教授主讲智库在美国亚太战略转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15-12-08     浏览次数: 347

20151125日上午,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到我院做了题为智库在美国亚太战略转型中的作用的讲座,讲座由外交学系张骥博士主持。演讲结束后赵全胜教授与在场的老师、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赵全胜教授认为,美国智库是政策制定的战略团队(strategic core force),在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了三驾马车Troika)的角色。具体来讲,受国际社会外部危机的影响,美国国内政策往往会经历以下过程:(一)政策设计师在思想上的构想;(二)专家意见的形成以及(三)通过旋转门成为官员的政策执行者的执行。通过上述机制,智库得以在塑造外交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赵全胜教授以上世纪90年代美日同盟体系再定义为例进一步佐证。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基础上希望尽快摆脱美国束缚,而美国为了维护二战后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十分关注崛起日本的潜在挑战,由此日美同盟渐行渐远。而当此之时发生的朝核危机与台海危机让日美同盟出现了转机。首先,当时任职于国防部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了改变东亚政策的理论框架与政策建议,经由作为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情报官傅高义(Erza Vogel)的建议,最终交由时任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副国防部长科特·坎贝尔(Kurt M. Campbell)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位官员都是学者出身,他们通过美国的旋转门机制较成功地影响了美国亚太政策的制定,使美日同盟在冷战之后以确保地区稳定为目标而被重新定义。这种同盟关系时至今日在美国亚太政策中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提问环节,老师、同学们与赵教授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与对话,赵教授也针对同学们关于诸如未来日美同盟走向、中国智库未来的发展与障碍等提问进行了回应与解答。

(国务 王晓璐 供稿)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