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Dattesh D. Parulekar博士主讲“印度政治与经济:历史伙伴与当前趋势”

发布时间: 2016-05-18     浏览次数: 208

2016511日下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主题演讲第146期(总第06期)在文科楼630室举行。来自印度果阿大学国际关系与亚洲学研究的Dattesh D. Parulekar博士就“历史伙伴与当前趋势”(Indi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cenario: Historical Patterns, Contemporary Trends)进行了演讲。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张家栋教授主持演讲。

讲座伊始,张家栋教授介绍了Parulekar博士的简历与其研究兴趣。Parulekar博士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学的学者,同时也是印度人民党的顾问。张家栋教授认为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认识印度的机会。

Parulekar博士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宪政民主的基础和框架。他认为印度人口众多,土地广阔,印度同时也实行多党制,且印度有超过800个政党,其中在议会中有超过40个政党的代表。12亿人口和多党制的结合使得治理印度并非容易。印度的政治体制承接自西方的经验,但是也经过了适应印度的改造,印度的现行政体是世俗化的,法治的,权力互相制衡的议会制政体。其经济政策采用偏向社会主义式的政策。

Parulekar博士指出印度实行了联邦制,这不仅仅反映在政体上,也反映在印度对待各个地区的不同语言上,印度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语言”。在联邦制下,中央政府居于首要位置,但是各个邦也有相应的自主权。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的混合。他介绍了在这一体制安排之下,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如下:中央政府拥有外交、国防和财政权力,邦政府拥有法律、农业、治安等权力,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享教育、税收等权力。另外,除非国家处于宪政危机状态,中央政府不得解散地方政府。

Parulekar博士指出印度拥有众多的政党,有人甚至因为个人兴趣爱好而建立政党。印度的选举制度是给予简单相对多数制的,这使得印度国会的席位分配并非完全是按照比例的。

Parulekar博士指出印度的现行体制使得印度的政治更多地注重于地方。政党往往植根于地方,按照地区分类。这使得这些政党在中央层面制定政策时更多地注重于地区利益,而削弱了针对全国层面的利益考虑,这一点在印度与周边关系上体现地尤为明显,往往是由边境地区的政党主导了印度对于周边国家的政策。而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体制也使得地方政府可以阻挠中央政府的一些决策。

Parulekar博士指出在印度的政治发展史上有四个阶段,1947年到1977年的印度国大党全能型统治阶段;1977年到1989年反对党不稳定的崛起;1989年到1999年的联合政府,轮流执政时期;1999年到2014年全国性政党联合,稳定的治理阶段。而2014年之后,莫迪以地方领导人的身份认同选为印度总理,这可能意味着印度政治发展走进了新阶段。

随后Parulekar博士分析讨论了印度的经济情况。他指出在独立后,印度采用了社会主义式的经济政策,公有制得到了“经济上的主体地位”,印度也采用了计划经济式的政策,这使得垄断盛行,社会生产极其低效,这也使得印度没有重工业,重工业产品全靠进口。1965年到1966年的印度大旱使得英迪拉甘地政府考虑改变经济政策,积极推动粮食自给自足。1970年的东巴基斯坦独立所造成的难民危机,也对印度的经济政策造成了冲击。1974年到1975年的印度核试验使得印度开始注重科学技术。1989年到1991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印度重新审视了自身的经济政策,转变了方向,开始了对外开放与经济改革。

最后Parulekar博士总结了当前印度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腐败、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对印度克服以上困难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


  

(CCPDS 周思勰 供稿;国务 审稿)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