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潘兆民教授主讲“台湾的博雅教育”

发布时间: 2016-06-17     浏览次数: 575

201667日上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主题演讲第15期(总第155期)在文科楼725室举行。来自台湾东海大学的潘兆民教授就“台湾的博雅教育”为题进行了演讲。国务学院臧志军教授主持演讲。

讲座前,臧志军教授介绍了潘兆民教授的简历与其研究兴趣。臧志军教授也介绍了潘兆民教授供职的东海大学的简要情况,以及该所大学的研究情况。

潘兆民教授首先介绍了台湾东海大学的沿革,他提到了台湾东海大学虽然是美国人出资兴建的,但是继承了很传统的中华文化。他说东海大学的中国式传统建筑设计也促进了东海大学的博雅教育的氛围。

潘兆民教授指出近当代的科学家同时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文学底蕴。他说所谓的博雅教育并非都是从西方舶来的,也有中国传统六艺精通要求的继承。他说在东海大学的学生是需要进行课余劳动的,比如打扫教室、打扫厕所与操场。所以东海大学的博雅教育不仅仅是东西结合的,也是劳心劳力所结合的。

潘兆民教授指出博雅教育不同于通识教育。两者在目的上是不同的。博雅教育是相对于职业或实用教育而言,其目的在培育“统一的人格”;而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其目的在达到“统一的知识”。

潘兆民教授说,博雅教育中的“博”就是要培养每一个人有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和宽广的视野,“雅”就是要培养每一个人有优雅的品味,雍容的气度,和高尚的情操。他说东海大学的扫厕所的劳作教育培养了同学们的“成功从弯腰做起”的生存哲学。他又说东海大学让同学们各种社会实践中自主学习。

潘兆民教授说大学教育就是要回归到“人”的教育。换句话说,人就是最基本知识关怀,也是唯一的思考目的。“人”不能化约为成绩表现与活动绩效。人自身就是指标,做为教师,有无念兹在兹教学的对象不只是学生,更是一个“人”。

  

  

  

CCPDS 周思勰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