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1日,由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中心举办的年度主题演讲第9期于文科楼826室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李隽旸副教授以“修昔底德:内战(stasis)与战争(polemos)之间”为题进行了学术讲座。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殷之光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李隽旸副教授以图论的形式语言来重新理解修昔底德的战争理论,以统一的分析框架统摄国家间战争和内战。

一、冲突研究中的“第二意象”枷锁
研究冲突的学者们通常以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进行二分化,将冲突分为国内冲突和国际冲突。国际政治理论家认为,国际政治是无政府的,而国内政治基于等级制,等级制与无政府状态对立造成的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二分法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起点,但是这种二分法并不适用于冲突研究。进而在冲突的研究中为了克服二分法造成的困难,国际政治学者通过第二意象来进行研究。但是李老师认为“第二意象”并不能使得冲突研究者建立有效的理论,因而必须打破第二意象的枷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老师试图通过战争图集来打碎第二意象,建立统一的战争理论。
二、“战争图集”与战争-内战关系假说
李老师将图论的方法应用到国际关系的宏观结构中,将人类战争行为的实质结构塑造成一个有向图(directed graph),有向图由顶点(vertex)和边(arc)构成。其中顶点是由作战单元构成,单元之间的联系(冲突或合作)形成顶点之间的边。通过冲突边相连的作战单元顶点集合,形成了一个战争图,若干个战争图形成了一个集合,即“战争图集(SWG)”。
基于战争图集,李老师提出了两个假说:
1. 星火假说:一个作战单元在自己主体系内存在冲突边,会促使它向相邻体系发起援助;
2. 燎原假说:一个战争图与一个潜在战争图极数相同且已经相邻,会促进它们之间最后一条合作边形成,进而潜在战争图变为实际战争图。

三、极简二层战争图集:柯西拉内战
李隽旸老师认为修昔底德描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第一场内战,即柯西拉内战证实了战争图集的两个假说。柯西拉内战成为一系列内战的第一场,在此之后整个希腊都被震动了。修昔底德所记载的这一段验证了通过“星火效应”和“燎原效应”,伯罗奔尼撒战争制造了最多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城邦内冲突,并遍及了整个希腊。
四、多层战争图集:从埃皮丹努内战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希腊人的殖民地城邦埃皮丹努陷入内战。冲突双方一开始分别向波斯和柯西拉求援,后来分别向柯西拉和科林斯求援。柯西拉和科林斯由此开战。然后,柯西拉向雅典求援,请求与雅典结盟。雅典接受柯西拉为盟友,这激怒了科林斯。在科林斯的劝说下,斯巴达和伯罗奔尼撒同盟最终决定向雅典及其帝国开战。李老师认为这一过程中,科林斯的干涉决定和雅典的结盟决定符合星火假说,而柯西拉的干涉决定和斯巴达的开战决定符合燎原假说。
五、“第二意象”破碎之后
李老师认为,战争图集主要有3种结构并且分别对应了冲突扩散的3种衰变曲线,即指数级扩散、单一线性扩散和单中心的辐射扩散。同时,战争图集可以处理包括历史文本与数据集在内的多种经验材料,为一个时期的冲突全景构拟其逻辑地形图。同时李老师认为历史已经发生,而规则还有无数种组合可能与实现方式,因而理论家的任务不是归纳,而是构拟,联系历史与规则,构拟不被现有战争经验观察证否的一个冲突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