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上午9点,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度主题演讲11期(总第188期)在文科楼725会议室举行。来自美利坚大学的Amitav Acharya教授结合其近期出版的书籍《美国秩序的终结》和《Why Govern? Rethinking Demand and Progress in Global Governance》进行主题演讲,复旦大学国务学院的唐世平教授担任主持。
唐世平教授与Acharya教授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共事过,而《美国秩序的终结》继承了《Why Govern?》的一些观点,进一步对川普上台后的国际秩序作出反思。他在书中提出了七个主要的论点,首先,他并不认为自由世界秩序将要终结,终结的是美国式自由世界霸权,未来的世界有更加多元的世界和区域秩序。自由世界的治理制度也更加多元,准入门槛更低,但脱离这些制度却更加困难。其次,两极之后的多极化时代我们将经历什么。Acharya认为地区性的、多层次的、非国家行为者的治理力量将会兴起。相较于19世纪,经济全球化使得如今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更深入、范围更广泛。诸如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使得这一系列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赋予全球资本主义更多面向。再次,Acharya霸权与多极化是不同的,前者指某个国家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占据绝对强势地位,而后者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美国秩序的终结》的跟进,Acharya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特朗普致力于铲除自由世界的基础,更加倚赖双边而非多边关系。即使特朗普成功地使美国再一次变得伟大,他也会在自由世界秩序的掌控权的意义上遭遇失败。相反的,中国和印度正在为此而努力,这再一次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Acharya认为中国有能力重塑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全球秩序,在此秩序中,东方世界和南方国家会有更多发言权。此外,随着美国霸权的衰弱,各地区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在全球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全球化并不单单意味着诸如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也算在建立全球制度的过程中,这些组织的领导权和治理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最后,当今世界不断增加的战争与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方世界引起的。
唐世平教授针对Acharya秩序观提出地区如何针对特朗普上台后出台的区域政策作出反应,和西方国家是否推广了除了经济以外政治方面的自由秩序两个问题。Acharya认为特朗普上台对不同区域有着不同影响。除去英国退欧不谈,欧盟内部试图加强其内部的政治合作。而在亚洲,虽然柬埔寨、泰国等国对特朗普上台十分关切,但他们能做的不是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而是作为东盟的一份子探索自己的道路。中国试图区分经济和政治的自由制度。此外,Acharya对非洲在全球化中的表现、小国如何在全球化中保持自主性,以及中欧最近的合作动态做出了回应。
(CCPDS 杨珏馨 供稿;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