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来自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克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的赵穗生教授受邀来访复旦大学,在文科楼725室作了题为《中国是否能取代川普治下美国主导国际秩序改革》和《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以及中国研究SSCI刊物发表》的讲座,国务学院敬乂嘉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赵橞生教授不仅是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还是《当代中国研究》期刊的创办人与主编。他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当天讲座的两大主题。
对于中国是否能取代川普治下美国主导国际秩序改革,赵教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首先简单地回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他说道:“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努力从一个国际组织的局外者到积极参与者转变”。中国的积极加入,使自身从中获得了很多利益,如加入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后,改革开放初期所需要的很多资金都得到的这些国际组织的提供的贷款,因此赵教授认为中国是现存国际制度的受益者。起初,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并不是利益导向,而是价值导向。现存的国际制度由美国主导,中美两国的观念相差较大,加之美国自身并不严格遵从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刚开始中国对参与国际组织、全球治理持一种抵制态度,保持局外者身份,但是后来,中国发现自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因此开始积极参与,并且寻求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说到中国的积极参与,很多人都问:“中国搞‘一带一路’是想取代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吗?”对此,赵教授明确回答:“不是”。他从以下几点给出了自己的原因:一、中国的硬实力还不够,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像美国那样提供国际援助;二、中国的软实力也不够,美国的普世价值在全球影响深远,而中国还未将自己的价值推广到亚太地区,更何况全世界?三、中国仍然是现存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如果美国真的退出亚太地区的话,中国周边国家会对中国构成威胁,目前美国在亚太的存在压制住了亚太地区的冲突与历史恩怨。综上,赵教授认为中国只要按照现存制度行事,只受益,美国如果适当地给中国一定的主导权,中国必定会成为负责任的合作伙伴,最后他还提出了对现存制度最大的挑战者是中国还是美国自己这一问题,引人深思。
短暂休息后,赵教授介绍了美国研究中国的过程以及自己创办SSCI刊物的原因。赵教授认为美国的中国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中国解放初期,由于美国人难以进入中国研究,所以只能研究中国历史;二、文革期间,以采访逃到香港的大陆人为主要研究方式;三、改革开放后,美国学者开始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赵教授就在这一阶段创办了SSCI这一刊物,并将刊物的功能定位为:一、成为历史与现代的桥梁;二、西方与非西方学者的中国研究相结合;三、课题研究的专业化。基于上述功能定位,SSCI在研究中国问题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影响力也非常广泛。最后,赵教授就SSCI的投稿给出了个人建议。
(CCPDS 罗布卓玛 供稿;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