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  English
 

Joshua Eisenman博士主讲“习近平与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的前景与挑战”

发布时间: 2017-11-07     浏览次数: 276

2017531日,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资深研究员、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助理教授Joshua Eisenman博士受邀在复旦大学文科楼630室作了题为《习近平与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的前景与挑战》的讲座,我校国际问题研究院任晓教授主持讲座。

Eisenman博士是一位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研究颇有建树,中文十分流利,他同时也是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外交政策理事会成员,已发表多篇有关中美关系及中国政治的研究论文及相关专著。他此次的演讲内容主要源自其对当前中美关系及世界外交局势的个人思考。

Eisenman博士首先介绍了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与复旦的合作项目,并真诚邀请在座的同学申请交流项目。他还给大家“科普”了何为美国外交政策理事会,指出它与一般智库不同,只接受来自美国国内的捐助,而不接受国外个人或机构的捐资。

接着,Eisenman博士提出了个人基本观点: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接下来的中美关系走向,而只能从一些大的结构性洞见去窥测未来可能的发展。他认为这种结构性因素起码有三点:

一、两国的媒体扮演了非常不同的角色。中国的媒体服务于政府和社会,因此报道立场偏向于官方也偏向于正面。而美国媒体则更偏向于市场和资本,通过负面新闻及渲染潜在威胁提高销量。因此,舆论环境在两国就有很大差别。

二、Eisenman博士认为当下的国际政治研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单纯关注外交本身会使得研究失去根基,这个根基只能是各具特色的国内政治。若离开具体国内政治的相关讨论,那么国际政治理论只能是行若浮云,十分肤浅。例如人们经常用“修昔底德陷阱”来比喻中美关系,可实际上中国并不是斯巴达,两国的政体、文化、历史都非常不同。

三、当下中国最主要的外交规划“一带一路”并不必然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构成威胁,也不一定会削弱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单纯的经济开发可能让占据供应链顶层的西方国家获益。

讲完这三点基本认识后,Eisenman博士谈了有关中美关系的话题。首先他谈到了美国政治家及政府,甚至包括美国民众根深蒂固的“民主传教士”情结。他认为这种情结严重影响了美国作出正确的外交决策。不过特朗普政府受这一点的影响会稍微小一点,但不能说没有。他还认为,国家之间实际上谈不上什么战略互信,只有基于利益的合作与交易。中国若想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就需要与更多国家建立真正双赢的关系。同时,美国在当下世界并没有决定性的领导力,这从其退出TPP却没有影响“11TPP”就能看出来。中国应该认真倾听邻国的诉求,达成真正的合作,而不是简单指斥它们被美国利用来围堵中国。朝核问题是一个契机,可能让中美间达成真正的合作。中国的军事实力将成为未来形塑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领导层及政治体系的稳定性也有待跟踪研究。

最后, Eisenman博士一一作答在场师生提问,讲座圆满结束。






CCPDS  周文博 供稿;国务 审校)



 
复旦大学IPv6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