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上午,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公共事务与管理学院的陆家欢博士应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在复旦大学文科楼725室展开了主题为《政府资助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效应:基于文献的元分析》的讲座,我校国务学院赵剑治博士主持讲座。
陆家欢博士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管理,尤其是政府合同以及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在方法论上,陆博士聚焦于实验以及元分析的方法。陆博士就这些领域的问题已经在公共管理学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赵剑治博士在对陆家欢博士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研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之后,陆博士开始了对主题的讲解和分析。

在新公共治理的背景下,政府对公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形式也产生了演变,一种新的由政府通过非营利组织间接对公民提供服务的形式开始诞生,即政府通过以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服务外包或资助的方式,委托非营利组织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美国来说,每年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中有大约30%来自于政府。如果将援助的市场细分出来,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和其他社会捐助,那么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捐助是否会向潜在的社会捐助人发出信号,从而影响社会捐助人的社会行为呢?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是否会影响非营利组织吸纳其他社会捐助,是一个在不同学科内都广泛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个影响的争论主要有两个路径:挤入(crowding-in)效应和挤出(crowding-out)效应。挤入效应是指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会使得非营利组织获得更多的社会捐助。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会使得非营利组织获得更少的社会捐助。
以上两种不同的路径在学界广泛讨论,并且每一种路径都得到了以往学者的实证研究的检验,因此关于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对社会捐助的“净影响”,至今未有定论。陆家欢博士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学界更为重要的事实上不是提供新的实证研究增加现有研究中的信息,而是对目前学界已有的研究做一个系统的整合和归纳,找出一般性的结论,而这正是元分析(meta-analysis)的意义所在。
元分析是“为了整合现有研究结果而对广泛的独立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Glass, 1976, 3),它起源于心理学研究,在社会与人文科学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公共管理学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
元分析本质上是一种量化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但它解决了传统的文献综述的许多问题:1)传统文献综述不能覆盖所有的现有研究;2)传统文献综述不能综述大量文献;3)传统文献综述不能基于现有文献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元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现有的量化研究进行总结,从而得出对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概要而言,元分析可以分为文献搜索、筛选审核、编码、整合效应量、调节分析等五个步骤,陆博士结合了自己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元分析,陆博士指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与非营利组织获得社会捐助的平均效应量是0.022,p值小于0.0001,非常显著。这表明了政府资助与社会捐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这个相关关系的量级非常小,即证明了挤入效应的存在但挤入效应并不强。
最后,陆博士对该研究的政策影响以及对元分析方法都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陆博士的讲座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应,同学们纷纷发言和提问,大家对于政府资助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效应的主题以及元分析的方法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CCPDS 欧阳喆 供稿;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