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题演讲第28期在文科楼举行,国务学院副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了讲座,国务学院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Puppim教授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个部分,关于PAD(Publ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的来历与发展历程,PAD上论文的主要研究论题,PAD论文的研究趋势以及未来走向等等。
一、关于PAD的的基本情况,Puppim教授简单介绍了自1949年创刊到2000年成为John Wiley & Sons独立期刊的发展历程,以及PAD期刊的办刊目标和关注领域——对国际、国家、区域以及地方公共行政实践的评论、前工业化以及转型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公共政策模式与执行的关注。PAD的作者源主要集中在学术界、公务员、咨询顾问、捐赠人以及政策建言者等群体。

Puppim教授接着概括了PAD领域值得关注的大问题,比如在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官僚机构的角色,发展进程中的国际组织的角色,官僚机构做什么或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运作和为何运转好(或坏),如何才能让官僚机构运作好?以及执行公共政策的有效方法是什么,以谁为执行对象等等问题。
接着Puppim教授又阐述了公共行政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治理(governance),认为治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包括稳定性,有效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等;其二是责任(accountability),包括透明度,参与和公民社会等;其三是回应性(responsiveness),包括管制,反贫困,反腐败以及保障公平等。但是治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治理能力的国际关联性越来越强,在国内方面还有应对和处理环境退化、非典与艾滋等疾病、流动人口管理和城市扩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挑战、集权与分权的平衡、公共服务伦理以及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等重要课题。除却上述挑战以外,还要面临合法性和责任下滑的情况,尤其是对政府制度信任的程度不断下降,为了说明这一点,Puppim教授引用了大量数据,数据显示在意大利、巴西、印度和墨西哥,国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普遍低于对NGO、媒介的信任,甚至不如对企业的信任水平。

二、关于PAD论文的研究选题。在PAD发表的论文中,全球最热的前五选题是分权化、反贫困政策、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冲突国家的转型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在服务部门和政策领域中,自然资源、健康、教育、森林和水资源方面的问题(伦理、腐败、责任等)最受关注;除此以外也有一些新兴的选题和领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司部门合作、绩效评估的产出导向、战后国家重建以及电子政府等问题,也有一些公共信任重建和学习型文化等问题。在关于亚洲研究的最热前十大领域则包括基于环境管理的越南社区、柬埔寨的分权化、东南亚的电子政府、蒙古的腐败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政府干预,还有菲律宾的反贫困和分权化、马来亚和斯里兰卡的治理改革以及土耳其的公共行政等。在中国治理方面,关注度较高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家所面临的治理挑战、近来屡屡发生的自然灾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持稳定以及改革和发展之间如何保持平衡等问题,对这些研究领域进一步细化的话,主要是集中在预算、绩效管理、国企改革、环保、土地和地方行政改革等,有待进一步深化的课题包括中国深化制度与结构变革的未来路径,以及在欧美面临严重经济问题的同时,中国对适合自己发展模式的探索等等。

最后,Puppim教授又介绍了PAD在接下来的论文中的关注方向,诸如在亚洲公共行政研究、教育和实践中的知识重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效率的提升等等。在此基础上,Puppim教授对公共行政本身的诸多问题做了一些评论,认为公共行政将逐步向治理转型,效率也将逐步让位于责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合作也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帮助发展中国家也将逐步走向在没有外部影响下的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将慢慢地让位于越来越多元的发展模式。
讲座结束后,Puppim教授耐心解答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CCPDS 王军洋 供稿; 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