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2日,由复旦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与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院庆90周年•公共管理学术周”主题演讲第2场,在文科楼826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纽约城市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特聘教授E.S.Savas先生,主题是“城市垄断或竞争与合作?”。国务学院敬乂嘉教授主持了演讲会,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了讲座。

敬乂嘉教授简要介绍了Savas教授的学术履历和成就。Savas教授是私有化问题研究的权威,至今为止,已经发表了130多篇论文和15部著作,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在公共管理领域有着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Savas教授首先指出,最近二三十年来,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公共服务外包的现象日益增多。西欧和北美是这股浪潮的引领者,也是外包现象最活跃的地方。仔细研究公共服务的外包,这一公私部门之间合作治理的形式,对于我们理解当今公共管理的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现代城市管理者们会青睐合作外包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呢?Savas教授认为,原因大抵不外如下几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利用专业化技能、鼓励企业发展、增强公民社会以及回报政治盟友等。而最近几十年的实践也充分显示,合作外包确实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速度,并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以美国为例,1997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城市公共服务的外包率在22%左右。大城市的比率略少,但也在15%左右。英国1993年的数据显示,31%的地方公共服务是由私人企业提供的。具体来看,美国城市公共服务中的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维护,以及部分医疗、安保、社会事业等均以外包的形式由私人企业提供。就结果来看,国际学术界目前一般认为,合作外包大约能节省8%-14%的运营成本,部分行业如城市保洁与垃圾处理行业能节省20%-30%的成本。且一般市民评价也反映,合作外包的公共服务质量较以前公共部门垄断大为提高。这些都是合作外包对现代城市公共治理带来的新的利好方面。

但合作外包的形式也并非毫无问题。部分质疑的声音就指出,公共服务的私有化供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违背公共利益的原则。公与私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政府传统职能受到严重威胁。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公共部门服务人大量裁员、公私部门之间的腐败勾结、私人部门的垄断等也引致了许多人的批评。Savas教授认为,这其实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市场效率与公共价值之间的潜在张力。公私部门的良好合作必须面对这一张力,并努力平衡好各方的不同偏好。

讲座最后,Savas教授总结道,建立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是新一波公共管理改革的潮流。在广义上说,任何一种使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满足公共需求的制度安排都可以称为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然而,从细节看,一种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并非只是公私部门间的简单合作。成功的伙伴关系需要平衡双方的优劣以及建构可靠的制度支持。对于中国的城市管理者而言,这些源自西欧和北美的经验,或许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CCPDS 卓如安石 供稿;国务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