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上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主题演讲第44期(总第62期)在文科楼826室举行。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小卡朋特国家关系教授Peter J. Katzenstein带来了题目为“Sincization and Civilizational Politics”的主题演讲,国务学院唐世平教授主持讲座。

唐世平教授简要介绍了Peter J. Katzenstein教授的学术履历和成就。Katzenstein教授曾于2008—2009年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2009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学、世界政治中的安全与文化、地区研究等领域。此次演讲,他侧重于谈论超越东西方的世界政治中的文明。

讲座伊始,Katzenstein教授先分享了两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种是“学派”导向的,例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的派别之分;另一种是问题导向的,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哪种研究方法更可行。Katzenstein教授认为自己倾向于第二种选择,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
继而,Katzenstein教授转入讲座正题。从“文明”这个概念讲起,指出“文明”由核心价值以及多重的传统来界定。进而,Katzenstein教授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比较阐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对抗碰撞(combative and clashing)的文明,而另一种则是多元化、多维度(plural and pluralist)的文明。有别于亨廷顿的文化现实主义(Cultural realism)讲求文明的多主体性,世界自由主义(Cosmopolitan liberalism)则是侧重文明的多元性。
接着,Katzenstein教授从全球化(Globaliz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和文明(Civilization)这三个概念来解释如何理解现在的世界。最终导致的Civilizational Outcomes(文明的结果)。一方面可能是文明之间的对抗,比如强加于其他文明外来的概念和形式的文化帝国主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跨文明接触,比如印度宝莱坞向美国好莱坞学习以获取全球的观众群。当然这两种形式的交杂也可能出现,产生一种动态的平衡。
讲座的第二部分,Katzenstein教授通过2010年出版的《世界政治中的文明:多元与多元视角》(Civilizations in World Politics: Plural and Pluralist Perspectives;2012年出版的《中国化和崛起的中国:超越东西方的文明进程》(Siniciza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a: Civilizational Processes beyond East and West)以及《英美文明及其缺陷:超越东西方的文明认同》(Anglo-America and Its Discontents: Civilizational Identities beyond West and East)三部关于世界政治中的文明的著作来进一步分析。他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提高以及在与各国多边外交中的表现实际上就是中国化的内涵,中国试图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下使中国能够更加“舒适”地融入国际发展,这是一种灵活地多样性而非单调的统一性。
最后,Katzenstein教授谈及了Civilization of Modernity(现代文明),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thin以及demanding(高要求的),他认为,强加单一标准于其他文明的帝国主义行为是现代文明所不接受的,同时全盘接受所有的政治实践也是不可行的。
讲座结束,出席讲座的肖佳灵老师、国际问题研究院刘丽荣老师就Katzenstein教授的精彩讲座发表了评论,提出了各自的感受和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讲座现场的学生也与Katzenstein教授积极互动,提出关于讲座内容和自己学术研究方面的相关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CCPDS 张亚宁供稿, 国务审校)